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是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学科的主体建设学院,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学院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以“国药报国”为己任,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五维本草”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以红色党建引领中药事业绿色发展,奋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中医药人的使命担当。
实施“强基工程”,筑牢组织运行根基。学院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时刻心系“国之大者”,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坚持以制度治党夯实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完善议事规则,确保科学决策;连续5年开展“主题学习月”活动,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部署要求内化为全院师生“国药报国”的磅礴精神力量,为学院发展注入灵魂、锚定航向。
实施“守正工程”,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学院严把政治关,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课程建设、教材选用等关键环节设置“安检门”,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师德师风准入,靠前指导重大科研与学术活动,确保事业发展方向不偏、底色不改。
在严守底线的同时,学院还积极选树“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平台上持续发声,讲好党建引领、科教报国的“药院故事”。
实施“铸魂工程”,深耕立德树人沃土。学院构建起“党政工团学关”协同发力的全域党建育人“本草图”。以“楷模工程”引领教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以“信仰公开课”引导学生立下“报国志”。“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成为思政主力,“南星宣讲团”实现理论“精准滴灌”,“薪火承药”实践团串联起红色中医药史。
学院倾力打造“橘泉书院”,深入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构建“中药学九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获批江苏首批教育强省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培育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一大批“岐黄新军”。
实施“赋能工程”,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学院创新支部设置,将支部建在学系、科研团队上,“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配备率达100%。通过实施“筑基”与“创优”工程,构建支部建设制度体系、书记队伍提优体系、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体系等,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学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劲,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学院先后荣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新增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充分彰显党建赋能的丰硕成果。
实施“融合工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学院将党建深度融入治理体系,构建“党建+科技+社会服务”模式,催生澎湃发展合力。学院牵头编制我国首项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国家标准,开创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研制中药制剂守护人民健康;师生党员长期扎根陕甘宁等10余省份,推动40余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助力2.5万农户脱贫增收,实现“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
从田间到车间,从实验室到民生一线,学院党建工作如阳光雨露,滋养着中医药事业的全链条生态,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共生共荣的新格局。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将继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中药事业的血脉之中,持续以“党建红”引领“中药绿”,不断完善和发展“五维本草”党建工作体系,为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作者:曹凯 徐钰君)
来源:光明日报2025年11月5日第四版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b9f80097df1419e8c4f45d3eff52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