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学校召开中医卓越医师人才培养座谈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协调处处长陈令轩,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出席会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乔学斌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22所中医药院校的校长、教务处处长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程海波主持。
座谈会现场
乔学斌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向与会领导及兄弟院校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我校创新构建“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中医药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中医卓越医师培养新路径的情况。面向未来,他期待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指导下,与兄弟院校进一步深化合作,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长学制贯通培养、医教协同、课程与实践体系创新、教学资源共建及AI赋能等领域,共同探索改革的有效路径;二是依托联盟平台,推进课程互鉴、师资互聘、临床基地共建,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三是聚力智慧赋能,联合打造中医药教育大模型与智能教学平台,构建“师-生-机”三元协同教育新范式,积极培养新时代中医卓越医师。
乔学斌致欢迎词
程海波主持会议
杨树兵在致辞中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与会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并对座谈会的召开和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近年来江苏形成了学科专业覆盖全面、特色优势较为明显的医学教育体系。江苏省教育厅正在以“改革破题、创新赋能、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路径,期待与全国中医药院校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医卓越医师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他提出几点建设思路,一是强化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前沿成果的融入;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医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三是强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探索学科交叉育人路径,推动中医教育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杨树兵致辞
林蕙青在讲话中指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医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的新方位新使命,努力开创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她表示,培养新时代中医卓越医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期望各联盟单位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上“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她对深化中医卓越医师培养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准人才培养的“定盘星”。以思想铸魂坚定理想信念,以价值塑造涵养医者仁心,以文化赋能筑牢自信根基;二要聚焦质量提升,打造人才培养的“新高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深化医教协同;三要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人才培养的“新动能”。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林蕙青讲话
高斌以《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创新,为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题,围绕“强自信”“观全局”“抓改革”三个方面作报告。
高斌作报告
会议举行了中医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仪式,与会领导分别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及理事单位颁发聘书。会议发布了《中医卓越医师人才培养南京共识》,成为未来中医卓越医师培养的共同宣言和行动指南。
在参会高校领导代表交流发言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的校长和嘉宾,围绕深化医教协同、优化课程与实践体系、培育优质教师资源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等核心议题,畅所欲言,汇集众智,为推动中医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
参会高校领导代表交流发言
此次大会为各中医药院校搭建了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平台,期望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以联盟为纽带,以《共识》为遵循,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深化务实合作,协同推进中医卓越医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医药的智慧和力量。
参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