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以及教育部、教育厅有关会议精神,推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7月31日,校党委书记乔学斌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调研2025届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情况,就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推进工作作出部署。
会上,学工部、研工部分别汇报了202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乔学斌认真听取了汇报,详细了解关键数据,重点关切毕业离校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帮扶精准度下降、心态波动加剧等新挑战,始终聚焦制约当前阶段就业推进工作的难点堵点。
乔学斌对相关部门和单位推进就业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特别是经过努力我校2025届本科生就业呈现稳中提升的良好态势予以表扬,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就进一步做好2025届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推进工作,乔学斌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层层压实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各学院、培养单位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始终将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底线任务。书记院长要亲自抓、负总责,将就业目标细化到专业、压实到导师。对未就业学生实行“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学校统筹、学院(培养单位)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二要聚焦重点,分类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难点,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要完善研究生学位授予和毕业引导机制,科学引导研究生完成学业进程与参与就业求职有效衔接。针对医药院校本科生二次考研学生比例高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考研特点与提高竞争力的辅修专业制度。要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重点学生群体,通过“一对一”职业指导、岗位精准推送等方式,切实帮助解决就业困难。要持续拓展就业渠道,拓展校内岗位供给,人资处、教务处、科技处要根据上级政策指导精神,深挖潜力,继续开拓一批校内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和行政助管等过渡性岗位,重点帮助暂未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三要系统推进,构建长效机制。要将就业工作与专业建设深度挂钩,建立就业质量反馈机制,根据各专业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及行业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同时,将就业工作成效与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挂钩,形成“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强就业”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导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乔学斌强调,当前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处于关键攻坚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兰出席会议并提出工作建议,党办、校办、研究生院、教务处、人资处、科技处负责同志参加专题会议。
8月1日下午,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兰、赵霞,组织召开了2025届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专题会议精神,以扎实有效的行动推动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