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我校召开江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校党委书记乔学斌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江苏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指导。
会上,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爱军详细介绍了江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周作建介绍了学校在中医药人工智能、中医药大模型开发利用方面的布局和建设情况。研究基地林毅老师汇报了中医药数智化决策咨询报告的下阶段调研方案。
徐爱军、周作建、林毅作报告
刘西忠代表省社科联发表讲话。他指出,江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成立2年来,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领域和前沿问题,深入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取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标志性成果。希望基地建设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特色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六个结合”,即智库建设和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决策咨询和成果转化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相结合、核心团队和外围力量相结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要求基地要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协同攻关,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建设成为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政策研究和高质量成果产业学术高地。省社科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基地建设,为基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刘西忠讲话
张颢瀚作为资深社科专家作指导讲话。他结合国家战略和江苏实践,从宏观层面对基地建设提出了深邃思考和宝贵建议。他指出基地建设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中医药在卫生健康、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要突出“苏”字特色,深入挖掘江苏中医药的历史底蕴和现实资源,形成具有江苏标识度的研究成果;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传承好中医药的精髓,又要运用现代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创新发展;要强化“经世致用”,研究成果要服务于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希望基地能建设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
与会专家还就智库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
张颢瀚讲话
乔学斌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省社科联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对基地研究团队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江苏中医药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基地意义重大。南中医作为基地建设依托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智库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二要强化特色优势,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数字化发展等关键领域,产出高质量智库成果。三要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智库管理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高端智库,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南中医智慧”。
乔学斌作总结讲话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江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向前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为基地未来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主要负责人、研究基地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