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举办多彩活动迎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发布时间:2025-05-16 通讯员:邵怡、杨莎莎、李蔚、杨心怡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 责任编辑:周杨浏览次数:10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精心筹备系列活动,邀请校内外观众走进博物馆,探索文化魅力。

5月16日下午,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举办“岐黄蛇影——中医药与蛇的千年之缘”开展仪式。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周红光,图书馆、博物馆全体领导,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开展仪式由博物馆副馆长张云主持。

图书馆馆长、博物馆馆长沈劼作开幕致辞。她详细介绍博物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开展的活动和取得的成绩。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传播中医药文化。

周红光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向博物馆表示祝贺和感谢。她表示博物馆作为“立体的百科全书”和“没有边界的教室”,为学校社科研究提供了丰富且珍贵的实物资料,是社科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校社科联合会要充分利用该阵地,共同推进学校社科研究。

图书馆、博物馆直属党支部书记王良金介绍本次展览共设“文物中的蛇”“中医药典籍中的蛇”“中医药中的蛇”“自然界中的蛇”四个板块,通过实物陈列与图文展板相结合的方式,展出蛇形饰物、中药材标本、古籍图谱、医书抄页等近百件展品,呈现“蛇”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象征意义与实践价值。希望通过展览,师生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熏陶。

沈劼、周红光、王良金讲话

开幕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兴致勃勃体验起多项融合中医药文化与艺术审美的互动活动:养生香囊制作活动以“衣冠疗法”为灵感,通过选药、研磨、装袋的步骤感受药材的香气与保健智慧;“漆彩入水、流水成画”的非遗漆扇体验,通过亲手制作漆扇成品,感受古人托物寄情的东方美学;中药耳环创作以白芷、大血藤、川芎等中药材为原料,体验药材与饰品结合的奇妙创意,打造“可佩戴的中医药文化”;非遗掐丝珐琅画以展览卡通萌蛇为图案,用金丝勾勒、釉彩填色的方式,制作个性作品,感受非遗工艺与中医药文化的共振之美。活动专门设计了“岐黄蛇影”知识互动问答和集章打卡,让学习更有趣,参与更有成就感。

互动活动现场

活动当天,“素山讲坛: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文史作家侯印国教授带来题为《撸猫簪花:宋朝人的仪式感与松弛感日常》的学术讲座,引发在场听众共鸣。

讲座现场

“岐黄蛇影”专题展作为博物馆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传统中医药知识体系的重新梳理,也是一次让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动尝试。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9月15日,面向校内外观众开放,欢迎广大师生走进博物馆,一同踏上这场以“蛇”为线索的文化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