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学科攀峰、开放协同、文化引领”发展战略,推进学校“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激励广大教师敬业奉献,严谨笃学,潜心教学,关爱学生,精心育人,追求卓越。南京中医药大学自2020年起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唐德才荣获首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唐德才,男,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中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执业中药师、执业中医师考试命审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课程联盟秘书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主编的《中药学》教材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主持两门国家一流课程,江苏省首届金课坊项目、省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带领团队获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科技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获发明专利2项。
荣获首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谆谆如父 殷殷似友
甘做中医药薪火传承扶梯
30年前,满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忱,唐德才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毕业后不久就走向讲台,在两任导师黄雅镕、陈松育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多次教研室试讲,他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但却因学术内蕴不够,教学规律不懂,很快便败下阵来。同学代表曾毫不留情当面指责:“老师您讲课没有重点,缺少逻辑,我们还在云里雾中”。可以想象,当时学生的评价对一名初出茅庐、信心满满的年轻教师是怎样的打击,心情之零乱可想而知。但唐德才并未因此而气馁,学生的反馈反而更激发了他的教学斗志。他努力站在学生角度,厘清教学思路,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开始,一边强化内功,不断修炼学术功底,一边坚持旁听优秀老师的讲课,并虚心向他们当面请教。经过一遍遍修改讲稿,一遍遍试讲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德才的授课越来越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受邀云南中医药大学线上开授《中药学》示范课程,受到全国同行一致好评。
无论是面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唐德才都努力践行着“教之道、德为先”的理念,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科研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学生。作为本科生导师,唐德才指导学生科研项目获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他也因此获得“大学生素质拓展优秀指导教师金奖”“基础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2014年度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作为研究生导师,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先后培育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33人。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发表的“黄芪-莪术配伍及联合顺铂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论文(95篇入选论文中涉及中医药学科领域只有2篇入选),“黄芪、莪术配伍对人卵巢癌HO-8910原位移植瘤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入选2017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曾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唐德才热爱学生,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学生上门求教学业问题,哪怕工作再忙,他都耐心予以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长期以来,他一直坚持默默无闻地资助贫困学生,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供或介绍勤工助学岗位。担任学院副书记期间,他还连续几年将因路远家贫不能回家的同学接到家中欢度春节,并为他们提供假期生活经费。“在唐老师家过的春节,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他资助过的学生这样说道。
丹心未泯 致臻教育
探索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虽身兼管理岗位职务,唐德才却始终坚持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中药学》、《中药研究进展》、《中医药文献检索》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涵盖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他锐意进取,勇于引进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临床经验来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研究式、参入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内动力;他吸纳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反哺教学过程,同时注重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对学生实现个性化培养。“我最喜欢上唐老师的课,他总能把枯燥的中药课讲得饶有趣味”,他的学生经常这样评价。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担任教务处处长期间,唐德才全身心投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他牺牲寒暑假、周末,克服身体不适,三年如一日,夙兴夜寐、不分昼夜,潜心工作,可以说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他在任期间,以“校院领导听课”为代表的多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运行,“教学院长秘书例会制度”率先启动,教学形成性评价、教学反思周、床边教学专项评估等有序开展,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开创学业指导体系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中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唐德才致力于探索建立“南京中医药大学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加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唐德才指导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先后设立“杏林优秀教学奖”,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及行业教学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校内长期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2014年成功组织举办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知识技能大赛,创立中医药学科竞赛新模式,被央视等全国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在同行院校产生巨大影响。以此为代表的覆盖各学院全专业的学生学科竞赛体系完整构建并有效运行,被全国专家赞誉为”南中医模式”。
精勤不倦 仁心仁术
临证中西结合辨证用药灵活
三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除了定期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外,经常受邀赴江苏多地医院开展和指导临床诊疗活动。擅长诊治消化、内分泌、呼吸系统疑难杂症,并对肿瘤、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并发症、痛风、过敏性疾病治疗颇具心得,临床疗效显著。他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同时,不断吸收现代研究进展及成果,结合学科特色,形成了“遵从经典思路,中西结合辨证,病证症治并重”的诊疗思路,遣方用药注重在经方基础上,根据病情、体质、天时灵活加减药物。对中药的临床运用独具心得,擅长在同类药物中根据药性、功效与主治特长精选药物,力求“高效、安全、合理”用药。
临证中他“三心”并具,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主诉,细心关注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对每一位患者充满高度的责任心。他通过精湛的医术不仅解决了普通患者的病痛,也为诸多绝症患者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赞誉。他精勤不倦、仁心仁术精神深刻感染者每一位学生。此外,他多次受邀担任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南京广播电台主讲嘉宾,持续开展“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与防护”“慢性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特色”“中药养生保健专方---百草味”等专题科普讲座,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相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治,他受《内经》“传舍”理论启发,并结合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认为血瘀病机存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程,首次提出肿瘤远端转移“静态粘附为动态转移之滥觞,动态转移为静态粘附之赓衍”的学术观点,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用药规律。以补气破血法“补气固本、和血荣脉、消积化浊”为主,结合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等法扶正祛邪,与化疗相辅相成。临床经验方(芪术抗癌方)不仅可显著改善肠癌、肝癌、肺癌、淋巴肉瘤、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患者的症状,而且可在源头截断肿瘤转移,门诊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高。在此基础上获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芪术抗癌方获得2项专利公开,目前正与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等单位开展临床合作研究。同时,注重临床、科研反哺教学,将自己的临床医案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巩固专业思想。
门诊带教
克尽厥职 锐意进取
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唐德才带领团队上下一心、不断探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他先后主持“十一五”人文规划课题“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比较”、中国工程院传统医学教育教学课题“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体系研究”等教育教学课题,其中主持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为专业负责人,他还主持两次修订《中西医临床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十一五”、“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
作为课程负责人,唐德才引领构建并有效运行的“四课堂”联动“七位一体”的中药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得到全国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评价,《中药学》课程于2017年在中国大学MOOC及超星泛雅通识课平台正式运行,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精品线上一流课程,开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药学》,2019年入选江苏省“金课”建设平台首批推进计划(20门之一),申报的麻黄类方药应用思维实训虚拟仿真实验,获2020年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认定项目。
由于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成绩,唐德才先后受邀赴北京、山东等多所中医药大学及徐州医科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全国医学教育论坛交流经验,指导一流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等工作。他还主持了两场中医学教指委主办的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沙龙,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学术年会上连续四年主持教学论坛,沙龙和论坛均成为教指委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品牌项目。
多年来,唐德才先后主编“十三五”“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等教材5部,副主编研究生教材《中药学专论》1部,主编《现代临床中药学》、《补益药的合理应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白金珍藏版》、《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及参编教辅用书及学术专著10余部。
科研指导
结语:
14年前,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唐德才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支高校青年医疗志愿者服务队领队,带领其余9名南中医师生迅速组队,前往地震灾区,为当地灾民提供医疗志愿服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前线运用中医药,特别是国医大师周仲瑛献方的中经治疗伤痛及灾后疾患的经历,成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坚定中医药专业信心最鲜活的教学内容。
从教书育人到抗震救灾,唐德才始终把“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方向,把培养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用学到的本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最大信念,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的理念,真正把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以行致远,努力奔跑在热爱的教育道路上。
(通讯员:尹刚 赵凡 华嘉慧)
来源:交汇点新闻 2022年3月31日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63/0/IQjV2aiXMLpboobZ/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