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为“时间银行”充值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2-03-14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0

该校“时间银行”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人提供健康养生服务

“时间银行”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互助式养老新模式,是指低龄老人通过助餐、助行等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照顾高龄老人。低龄老人服务他人的时长,可以存在“时间银行”里,待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兑换相应的服务时长。

发展到现在,青年志愿者的加入又为“时间银行”赋予了新的内涵。日前,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南京“时间银行333互助服务行动”,青年志愿者与社区老年人结对帮扶,提供志愿服务,使这种互助帮扶的志愿服务方式变得更加专业、有效,同时也成为青年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践途径。

3月3日,该校“时间银行”青年志愿者发挥中医药院校学子的专业特长,走进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观梅社区、马群街道百水家园社区、马群街道文康苑社区的10户老人家中和老人结对帮扶,围绕“健康助老、智慧助老、暖心助老”开展志愿服务。

青年志愿者两人为一组,根据“时间银行”管理中心的调研情况,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展开结对帮扶,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照护和保养建议。

“奶奶,我们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时间银行’志愿者,如果想要测测血压、血糖,或有什么问题想咨询的话都可以联系我们。”

“时间银行”青年志愿者、该校中医儿科学专业大四学生蔡迎表示:“我们会定期上门,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为奶奶量血压、血糖,针对奶奶的慢性病为她做一些简单的诊断,还会为她提供一些中医推拿等健康养生服务。”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觉得头晕,幸亏抓住了扶手,我都不敢想万一跌倒了怎么办。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有人来定期给我查查身体。” 88岁的独居老人丁奶奶说。来自该校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志愿者岳启宇表示:“奶奶听说我是中医专业的学生,问了我很多关于健康的问题,那一刻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使命。”

老人们纷纷表示:“这些来自‘南中医’的‘小医生’给我推拿、量血压、测血糖,讲养生知识,还送了防疫中药香囊,我很开心!”“孩子们陪我聊天,帮我打扫卫生,希望他们能常来陪我说说话。”

“我们服务的老人中有些是独居老人,他们感觉自己同当今社会‘脱节’了,很需要陪伴和关爱。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我们,共同守护老年群体的健康与幸福。”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杨扬呼吁。

南京在全市层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走在全国前列,成立3年来,已经发展了6万多名在册志愿者,为4万多名老人提供了23万多个小时的服务。

但是,“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前,“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大多是来自社区的活力老人,能提供的服务类型比较有限,志愿者紧缺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次,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大学生组团加入,为帮扶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也进一步弥补了基层养老人才的紧缺。对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志愿活动也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个设立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的高校,老年康复专业学生张舒涵是该学院招收的首届本科生,在得知学校成立“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后,他第一时间注册成为志愿者。在多次与老年群体的交流陪伴中,张舒涵更加了解了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愿初心和专业初心。他还组建了学生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现状调研,以实践不断强化“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工作。“今后,我将继续‘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工作,践行志愿精神,遵守管理服务规范,尽己所能帮助和服务老人,与学校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共赴一场时间的约定,与用青春守护夕阳。”

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弘扬“为天下人尽孝”的崇高道德观念、“自助、助人”的博爱精神以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彰显人生价值,并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田侃表示:“我们会动员倡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当中,根据需求提供培训和适当的组织形式,通过实践让青年学子的服务、爱心与回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需要的应有之义。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对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养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具有积极意义。

多年来,“南中医”青年学生开展助老为老志愿服务已形成常态化、项目化的发展局面。为进一步推动“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工作多样化,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时间银行’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并成立了“时间银行”健康助老志愿服务队、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队、暖心助老志愿服务队。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以“‘时间银行’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引领更多青年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投身养老事业,在服务社会中绽放青春。(姚宇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2年3月14日  第六版

http://paper.cntcm.com.cn/bz/html/content.html?date=2022-03-14&pageIndex=6&cid=1&articleId=6OB4hn8BNjok0KNrMk5z&articleInde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