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举办“中医药传承创新‘灵素讲坛’”开幕仪式暨首场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8-04-02 通讯员: (基础医学院)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0

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及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医学院制定以学科发展为目标、人才培养为重点的“中医药传承创新计划”。 “灵素讲坛”即是落实践行“中医药传承创新计划”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旨在鼓励中医药学子传承经典、激发创新、追求卓越。3月28日下午,“灵素讲坛”开幕仪式暨首场学术报告会,在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江宁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志广教授、基础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近百名师生参加了开幕仪式及报告会。基础医学院战丽彬院长主持开幕仪式及报告会。

活动现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孙志广副校长致开幕辞

开幕仪式上,孙志广副校长充分肯定“灵素讲坛”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基础医学院紧扣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瞄准学校“双一流”及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切实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努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院各项事业更上新台阶。随后,基础医学院周春祥教授和袁晓琳副教授分别作为基础医学院专家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就培养中医思维、继承弘扬中医药事业做了鼓舞人心的发言,并表达了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各项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基础医学院周春祥教授和袁晓琳副教授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江宁教授作专题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周江宁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前额叶CRH神经元与应激反应调节”的精彩报告。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周江宁教授将其科研团队卓著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师生们深受启发。互动环节,师生们抓住难得的机会踊跃提问,周江宁教授耐心地一一为大家解答。战丽彬院长和唐德才书记在总结中指出,周江宁教授丰硕科研成果的精彩演绎带给大家三点重要启迪:一是要有立足世界的眼界和胸襟,二是要潜下心来投身研究,三是要做到多学科的融合。今后基础医学院将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部署与要求,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莅临“灵素讲坛”为广大师生作精彩学术报告。基础医学院全院师生将以此活动为契机,转变思路,奋起直追,砥砺前行,开创基础医学院以学科发展为龙头的各项工作新局面。

  

战丽彬院长作总结讲话

与会领导与周江宁教授合影

 

 附:周江宁教授简介

周江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10月4日出生,江苏南京人。1979年宁夏医学院毕业,1985年获宁夏医学院生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荷兰AMSTERDAM 大学医学系博士学位,1996-1998 荷兰皇家科学院脑研究所博士后。1998年回国工作,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同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为神经生物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认知神经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和痴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英文会刊Neuroscience Bulletin 常务编委、Executive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获200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在Natur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