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的循环利用与价值创新培训班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17-11-20 通讯员: (药学院)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0

为了解决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面临的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组织的2017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的循环利用与价值创新”培训班,于2017年11月9日-1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0余家单位、近1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和交流。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吴启南教授、吴皓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院士团队的赵林果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唐志书教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伟教授、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马海乐教授等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培训班现场

专家学者为培训班学员作专题讲座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以“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资源循环利用与价值创新”为题,围绕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现状、存在的重大资源、生态、社会问题以及应对举措等,结合团队多年来在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实践,向学员们作了精彩讲解。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启南教授围绕“水生药用植物资源循环利用与价值创新”的主题,向学员讲解了我国水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淡水水体环境变化对水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影响,并以苏芡、刺芡为例,讨论了通过对芡实及其非药用部位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评价,发现其资源价值,并提出了实现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的可能途径。南京中医药大学吴皓教授以“低值贝类海洋药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为题,围绕江苏沿海低值贝类资源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向学员介绍了其团队在产地加工关键技术,低值贝类研发高值化功能食品、功能保健品、复合新型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对海洋药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具有示范作用。南京林业大学赵林果教授代表曹福亮院士聚焦银杏资源,围绕银杏的生物学特征、良种选育、种质与环境因子,对银杏资源性化学物质的影响以及银杏资源在研发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开发与应用等做了精彩报告。

萧伟教授结合康缘药业的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围绕“中药绿色制药与循环经济发展”详细讲解了康缘药业在中药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萧伟教授强调药品质量源于设计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对中成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功效相关化学成分,进行全程整体质量控制,并实现稳定转移,才能实现终端产品的安全、稳定和质量均一可控。江苏大学马海乐教授围绕“中药资源型功能产品开发与利用”向学员介绍了中药资源性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取制备技术等,并以蜂胶为案例与学员分享了蜂胶活性因子SU梯度提取技术、蜂胶提取物的抗癌和抗溃疡活性研究等。由郭盛副教授代表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唐志书教授作了题为“药食两用中药资源与大健康产品开发”的报告。

培训班学员对每位专家的专题讲座报告反响热烈,并就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和深入的讨论交流。专家、学员互动热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将为推动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的循环利用及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也必将引起中药行业产业政府及相关企业对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及创新发展理念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