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将设“治未病科”,分体质帮人们预防疾病

发布时间:2016-03-28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0


不少人有这样的烦恼:明明没生病,身体总感到疲劳、不舒服,怎么办呢?上“未病科”瞧瞧吧!扬子晚报记者昨日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上获悉,我国二级以上的中医院将设立“中医未病科”。专家介绍说,60%以上的疾病通过“未病”治疗能被有效预防。

通讯员 刘丹青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二级以上中医院将设“未病科”

专家介绍说,近年来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由传染性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据统计,当今城市死亡原因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随之改变的,人们从注重疾病诊疗发展到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尤其重视防治未发生的疾病,即治未病。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介绍说,去年,国务院出台了我国首个《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突出中医治未病”。很多高校、三甲医院都在为“治未病”研究努力着。按照计划,我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将设立“未病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解释说,有研究证明60%的疾病如果经过“未病”治疗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比如有家族病史的人,提早进行中医未病治疗,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还有部分人常感到疲惫,上医院检查没病,体检也一切正常,“这时候可以上中医未病门诊看一看,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

中医治“未病”不同体质有讲究

中医治疗“未病”很有讲究。王琦教授带领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年,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结论: 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2.75%,其他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25%。王琦教授开创了中医“体质学”,同时王琦等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为评价中医体质类型提供了标准化测量工具。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介绍说,中医未病治疗中,讲究分体质分不同人群治疗未病,把预防放在首位。

南中医有望设首个养生专业

王琦教授团队的一项调查显示,57家有中医未病科的单位,有35家单位明确对科室背景进行了叙述,28家科室人员小于20人,主要集中在7-8人。其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19.9%。中医技师、护理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学生、非医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介绍,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高校开设中医养生学专业。记者了解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已牵头筹建中医养生学学科,另外,该校向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申请成立“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并于昨日正式挂牌,将致力于疾病预防研究和人才培养。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告诉记者,去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向教育部提出开办中医养生学专业的申请,目前根据教育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也正在对这个专业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待条件成熟时教育部会批准学校开办这个专业。


首发:

扬子晚报(2016年3月27日封面转A5版):

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6-03/27/content_28310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