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部里珍藏了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籍版本
御医力钧为光绪帝开的药方
慈禧老佛爷心情不畅胃口不好,脾虚易怒,御医开出什么样的药方?韩国版的《本草纲目》记录吃药时不能吃肥腻、生冷的食物,不能吃鱼。昨天,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次举办珍贵古籍开放日,一批平时密不示人的“宝贝”级中医古籍展露真容,令人大开眼界。
通讯员 曹凯 刘丹青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慈禧光绪生病,御医不敢用猛药
“七月十九日臣力钧请得 皇上脉息左郁右濡滑病由运动少而消化缓消化缓故行血不畅……”御医是怎么给皇帝看病的?南中医珍藏的《崇陵病案》可以为你揭秘。这本古籍是当时的御医力钧为慈禧、光绪、庆亲王等王公大臣诊治后,将病历集结成册的,光绪病例45例,慈禧病例4例,其他王公大臣14例。
在光绪33年7月19日的病例记录中,“光绪运动量很少,消化不良,血行不畅,还有咳嗽、胸背疼。”图书馆工作人员说。
力钧根据上述病情开出药方:川贝母三钱,天花粉二钱,生麦芽二钱,当归尾三钱。
工作人员介绍,这本古籍是影印本,但在国内也不多见。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文林说,根据这部典籍的记载,光绪帝的身体一直很虚弱,连续吃药,仍没有效果。当时内务府大臣带领御医给光绪诊脉,各府院衙门也在各个省遍寻名医,“为皇帝请名医已是当时的朝中大事。”
但是,光绪的健康还是每况愈下,《崇陵病案》记载,光绪34年4月初,慈禧和光绪到饲养场,慈禧步履矫健,但光绪身体很差,远不及年逾七旬的太后。7月16日在仁寿殿,力钧为光绪请脉,慈禧也在座,对皇帝的健康很关注,禁止臣下向皇帝晋奉丹药。
光绪32年5月17日, 力钧给慈禧看病后,发现“皇太后脉息左关弦急,右关濡滑,肝旺由于胆热,胃实由于脾湿,胃气稍开,拟用疏肝和胃之法调理。”李文林解释,慈禧与光绪病情相似,例如肚子胀,胃口不好,容易动怒。
力钧开出的药方是:“杭白芍一钱(生杵),生枳壳一钱,南柴胡八分,粉甘草八分。”李文林说,力钧非常善于食疗,杭白芍是理气活血化瘀的,生枳壳有理气开胃的作用。
李文林说,从这部医典中还能看出,为稳妥起见,御医给皇帝用的药,药性温和,稍微刚烈些的药都不会使用。
韩版《本草纲目》
“这不是韩剧里的《东医宝鉴》么?”朝鲜王朝最著名的医学家许浚的著作《东医宝鉴》,吸引了不少女生的目光,“比较久远的韩剧《医道》《东医宝鉴》,去年的《龟岩许浚》里都说到这部医书。”
“在韩国人眼中,这本书相当于中国的《本草纲目》。”古籍部老师程茜说,许浚编纂这本书是400多年前,成书期比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略晚。书里介绍了很多民间古方,通俗易懂,比如服药的禁忌,说吃药的时候不能吃肥腻、生冷的食物,不能吃鱼等。“这样的观点在现在已经成为常识,当时能记载进书还是很珍贵的。”
明代太医“教科书”孤本
在南中医的医药“藏经阁”里,镇馆之宝是现今存世的唯一一本明万历年间的《杏苑生春》。“这是明代太医院医生必读的教科书。”李文林说。
《杏苑生春》记录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105种方药。“人参保肺汤,人参去芦、柴胡去芦、当归去芦、芍药……”这是一道养肺的药方,“每服一两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人参、当归是现代中药里很常见的,很多人家煲汤也会用到当归,有养气补血的功效。”李文林说,书里的方子,今天在诊治类似病症时也可以参考。
为古书“美容”
修复古书要静心还要看老天脸色
用镊子挑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纸片,再用毛笔在纸片周围刷上浆糊。开放日现场,古籍修复专业的大四女生史风茹正给一本古医书“打补丁”。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顾宁一说,修复古书的流程相当复杂,需要经过拆线、打浆、补洞、喷平、加护页等十多道工序。“仅打浆这个环节就有很多讲究。”顾宁一指着一碗调好的白色浆糊说,浆糊原料是淀粉,“如果调稠了,补的地方就很硬,调薄了,纸片又黏不住。”
“修书纸要用跟古书一样的纸。”顾宁一说,古书的扉页和尾页后,会附有一些空白纸张,这些就是工匠留给后人修书用的。
如果修复纸不够用,那就找相似的纸代替。补完后,要压平纸张。书页晾干后,就可以对折,再用线串在一起,附带几张新的修复纸便于后人使用。
“做古书修复时,心要静下来,浮躁时做出的东西不好。”古籍部老师刘小兵说。
修书的季节也有讲究,“我们一般在春秋两季修复,夏天湿气太重,如果修复,当时看着没事,但过后书页会因收缩过度而崩开,所以,梅雨季一般不修复。”刘小兵说。
首发:
现代快报(2014年5月22日F11版):
http://kb.dsqq.cn/html/2014-05/22/content_341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