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中医教育国际热喜忧参半

发布时间:2013-11-12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0

“国际上中医热有增无减,但中医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很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推出标准化的中医国际教材。”这是记者从10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上获悉的。

此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副省长曹卫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佘靖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交流。

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介绍,随着国际上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医药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有10万个中医诊所,海外中医从业队伍不断扩大,世界上2/3的海内外华人以及1/3的当地民众用到了中医药。

对应世界“中医热”,国际上中医教育也不断升温。据了解,目前全球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建立了政府认可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以美国为例,通过其教育部教育评审委员会认定的中医学校就有60余所,拥有在校生上万名。

“尽管中医药教育机构已遍布全球各大洲,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据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吴勉华等多位专家介绍,境外中医药教育机构大多数规模小、层次低、欠规范。以意大利为例,该国针灸和中医教育主要依托于那些在各地开办多年制培训课程的独立培训机构,全部为私营,不受任何公共协会的承认和支持。“小作坊”式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校舍、经费、生源及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大都比较弱。此外,师资力量弱、专业设置和知识体系缺乏标准,多数国家未将中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缺乏中医学教育国际认证等因素,都影响境外中医教育健康发展。

“境外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良莠不齐,势必影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声誉,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等专家认为,促进境外中医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标准化,包括中医学高等教育标准、中医学核心课程教材标准等。“国际中医学高等教育标准已颁布实施,反响很好,不少国家都用这个标准规范中医教育。”张伯礼院士透露,经过近百位各国专家集体讨论,中医学核心课程国际标准教材现已基本定下来,一共13本,力争在两年内编好、译好,初定学时为3500个,跟我国中医高等教育时间差不多。“在此基础上,再解决国际认证问题,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三步曲"就齐了。”

研讨中,专家还提醒关注中医药在境外的知识产权问题。“脉冲是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被日本开发出几种脉诊仪及与脉诊有关的健康检测仪,并申请了多项专利,而中国大陆却无一项有关专利,中医药针灸类治疗疗法则由美国人申请专利。”吴勉华感言,从专利角度看美国中医药市场,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占比仅为12%,而日本占16.2%,这一现象发人深省。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本报通讯员 刘丹青

首发:

新华日报(20131111日):

http://xh.xhby.net/newxh/html/2013-11/11/content_893660.htm